已有35所高校获批大数据专业,下一批估计有几百所,再不申报就太晚了!
2017/3/30 15:36:42

  2016年2月,教育部公布新增的“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”专业,北京大学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、中南大学成为第一批获批高校。时隔一年,2017年3月,教育部公布第二批“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”专业获批的32所高校。到此为止,我国已有35所高校获批该专业。 
  第二批32所获批高校名单如下:
  1 中国人民大学
  2 北京邮电大学
  3 复旦大学
  4 华东师范大学
  5 电子科技大学
  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
  7 中北大学
  8 晋中学院
  9 长春理工大学
  1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
  11 上海纽约大学
  12 浙江财经大学
  13 宿州学院
  14 福建工程学院
  15 黄河科技学院
  16 湖北经济学院
  1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
  18 广东白云学院
  19 北京师范大学-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
  20 广西科技大学
  21 重庆理工大学
  22 成都东软学院
  23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
  24 贵州大学
  25 贵州师范大学
  26 安顺学院
  27 贵州商学院
  28 贵州理工学院
  29 昆明理工大学
  30 云南师范大学
  31 云南财经大学
  32 宁夏理工学院
  第一批3所,第二批32所,全国高校纷纷响应,都在积极申报,而且这完全符合国家推动大数据发展的政策,下一批估计会有几百所获批。那么,各大高校应该怎么建设大数据专业,才能不至于掉队呢? 
  首先需要明确大数据专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。
  “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”专业(专业代码080910T)强调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大数据人才。该专业人才一般需要培养以下专业能力:一是理论性的,主要是对数据科学中模型的理解和运用;二是实践性的,主要是处理实际数据的能力;三是应用性的,主要是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解决具体行业应用问题的能力。 
  理论是基础,实践是工具,而应用则是目标与核心竞争力,一名合格的大数据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让数据产生价值的能力。 
  其中,理论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经典的数据数据课程,比如描述统计(含数据可视化)、回归分析、多元统计、机器学习(含深度学习)、时间序列、非结构化数据、运筹优化等,根据各学校的不同定位,以应用为导向,相应地开设基础课程、核心课程或者选修课程。 
  实践方面,则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巩固提高。第一、要强化SQL的训练,这是在企业环境中,同数据库基本的交互。第二、要强化R和Python的训练。就R而言,几乎所有最新的统计方法,都能找到相应的package,是小样本学习训练的不二之选;而在实际的数据产业中,Python则是被用得多的编程语言。第三、并行计算能力的提升,主要针对两种常见的技术框架:Hadoop和Spark。
  最后,无论理论和实践功课做得多足,没有一个真实的应用场景,都无法产生价值,所以还需要产业实践。比如,大数据与金融学结合催生出金融科技方向,带来了征信、风控、自动化交易、机器人投资顾问等分支;数据挖掘与生物学结合产生了计算生物学方向……而这些大数据应用都需要深入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的实战。 
  社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,大数据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有区别有重点。如果说硕士层次注重职业发展的广度和综合运用能力,本科注重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,而专科侧重具体的岗位的技术运用能力。
  比如,高职高专学校怎么建设大数据专业呢?从事数据挖掘的人都知道,数据挖掘的80%工作量都在数据清洗准备。这个工作又繁琐,又消耗大量的人力,但是对技能水平要求并没有那么高,那么高职高专学校正好可以培养大量大数据准备人才。
  任何专业人才的培养,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壮大,都离不开完整的教学体系、贴合的教学内容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5 智能硬件世界----智能硬件产业门户网站 电脑版
Powered by iwms